close

  我最近在<光鹽愛盲服務中心>錄製的有聲書是:<脆弱的關係:從玫瑰戰爭到親密恆久的婚姻>,結果我發現,還沒錄完就已經讓我自己很有感觸,當然也從中獲益不少囉Mr. GreenMr. GreenMr. Green


  書中提到一對夫妻去接受<婚姻諮商>,在過程中,妻子表示自己在婚姻關係中有<孤單>及<被忽視>的感覺,但她在述說時,常常會很難把重點集中在自己的情緒上,而會一直指責丈夫如何如何;而丈夫面對妻子的<指責>,採取的是<防衛>式的回應。

  針對這種情形,諮商師對丈夫說:<我想,你們婚姻中的許多問題,她和你一樣有責任,我們也得看看她在這些問題上應負的責任。但是如果你只以防衛自己的方式回應,她會覺得你沒聽進她的話。所以,假設我們只提出問題,並從她的觀點來看,那麼目前的問題是:你能否以讓她覺得受到關注的方式來回應?>

  當然,丈夫不會立即馬上就改得過來,所以,諮商師又得重複:

  <如果她冒險坦承她的感受,你卻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來回答,那麼就像我說的,她會覺得更被忽視。記得她說過覺得孤單嗎?這就是原因之一。>

  <你得克服你的防衛。>

  <現在,看著她,你看到了什麼?>

  <你看見了悲傷,繼續看著,再想想她剛剛說的。當她為你為家庭做事,彼疲倦而你又不曾關注,她覺得被忽視 不被愛。你能了解她這種感受嗎?>

  <你要做的只是承認這些,讓她知道你明白她的感受,接受她的感覺,就只是這樣。>





  在我的人際交往關係當中,也曾和某位L友有過類似的情形。某次<爆炸>事件發生後,我覺得有受傷的感覺,當我向L友提起我受傷的感覺時,或許是我並沒 有把重點放在我自己的情緒上,而讓L友感覺到他受到了指責,所以他完全整個就是以防衛的方式來回應,當然就更讓我感到惱火,於是引發了我更大的爆炸。

  另外一次我聽說的<任意門>或說<羅生門>的事件中,我想,也是類似的情形吧。某V友因L友的某項行為而有不被重視的感覺,但L友卻未能接受到<V友 覺得自己被忽視>的感覺而只是感覺到他自己被指責了,所以又是<習慣性>的以防衛的方式來回應,結果,當然就更讓V友感到惱火。

  對L友,我很希望他能瞭解,他的<防衛>會讓他少掉非常多的好朋友,如果他想讓自己有更好的人際交往關係,他就得去面對及克服自己的防衛;至於我,也 會勉勵自己,下回再遇到<防衛機制>很強的朋友時,不要有太多的不當期待,而要能瞭解及接受這種情形,這樣,才會讓我自己的人際交往關係更好 更自在Mr. GreenMr. GreenMr. Gree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obro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